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一步落实教育部《高校“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建设提质增效指南》《高校“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建设研究报告(2024)》等相关工作要求,扎实推进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深化三全育人体系,推动“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提质增效,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以学生为中心,落实新时代思政工作改革创新要求,推动领导力量、思政力量、管理力量、服务力量下沉教育服务学生一线,全面提升思想政治工作质量,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勇担民族复兴大任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实现学校内涵式高质量发展。
二、建设目标
立足学校办学实际,重点推进“党建引领、队伍入驻、学生参与、文化建设、数字赋能、条件保障”六方面工作,通过浸润式教育打通育人“最后一公里”,着力构建学生党建前沿阵地、“三全育人”实践园地、智慧服务创新基地、平安校园样板高地,打造体现思政要求、贴近学生实际、富有贵交特色的学生社区,助力学生全面发展、成长成才。
三、基本原则
高校“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建设工作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适应新形势新情况、加强高校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体制创新。“一站式”学生社区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为中心,学校及各学院、职能部门等多方资源和力量下沉社区、服务学生,以多样化方式开展党建思政工作、社区文化活动和教育教学管理,服务学生健康成长成才。
(一)坚持把牢方向与遵循规律相结合
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把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贯穿于“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的全过程、各方面,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教书育人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增强学生社区党建和思政工作的亲和力与实效性。
(二)坚持系统设计与重点突破相结合
将建设工作纳入学校整体发展规划和人才培养大局,深化统筹布局,扎实推进各部门高效联动,校院两级纵深贯通,聚焦学生成长发展中的难点热点问题,分步骤、有重点地取得突破,引导学生健康成长、努力成才。
(三)坚持以人为本与从严管理相结合
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学生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一线规则”,推动领导力量、思政力量、管理力量、服务力量有效整合,以“人在一线、心在一线、思在一线、干在一线”的工作意识和精神状态,整合学校各领域、各环节、各方面力量下沉到学生一线,不断增强教育管理服务工作的亲和力和感染力。
四、建设内容
(一)以党建引领为核心,统筹推动社区建设工作
1.成立“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建设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何兴发 校党委书记
刘 雁 校党委副书记、校长
副组长:杨再豪 校党委副书记
成 员:党政办公室、党委组织部、党委宣传部、党委教师工作部、党委学生工作部、人事处、教务处、招生就业处、团委、总务处、保卫处、财务处、通识教育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国际教育学院等职能部门负责人以及各学院分管学生工作的党委书记(或副书记)。
领导小组负责统筹规划和领导学校“一站式”学生社区各项建设任务,协调解决建设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领导小组每学期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协调解决机制构建、资源配置、经费保障等问题,形成党委统一领导、相关部门各负其责、全员协同配合的工作格局。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党委学生工作部,党委学生工作部部长兼任办公室主任,学生工作部副部长兼任副主任,负责统筹协调、落实建设工作。
(责任部门:学生工作部)
2.优化组织设置。推进党建进社区,加强社区党组织建设,在每栋公寓设立学生党支部,学生党员组织关系归属二级学院,由学院培养,实行学生党员在学院、学生社区“双重组织生活”制度,建立校院领导干部联系学生党支部制度,建设并发挥学生社区党建思政园地、党员示范岗的特色平台作用,发挥基层党建作用,引领学生听党话,跟党走。
(责任部门:组织部、各学院)
3.加强阵地建设。建强社区红色教育阵地,将思想政治教育主题活动融入社区、楼宇、寝室等学生学习生活的基本单元。建设党员之家等,注重将学生社区文化建设特色和社区学生成长发展需求融入主题教育活动内容设计,打造学生社区思政教育园地。
(责任部门:学生工作部、宣传部、各学院)
4.打造特色鲜明的楼宇文化。发挥环境育人功能,以加强社区文化的凝聚力和感染力为切入点,大力开展社区文化建设;通过开展楼宇特色文化活动,积极引导学生营造文明的寝室环境、和谐向上的寝室关系和健康活泼的寝室文化。
(责任部门:宣传部、团委、学生工作部、各学院)
(二)以队伍入驻为抓手,提升社区思政教育水平
1.管理队伍进社区。更新《贵州交通职业大学领导班子成员联系学生工作方案》内容,按照《贵州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关于开展“立德树人心连心 师生交流面对面”主题活动实施方案》《贵州交通职业大学校领导2025陪餐方案》要求,校院领导干部定期深入社区一线了解学生学习、生活、工作动态,通过“进课堂、进班级、进宿舍、进食堂、进社团、进网络”,贴近学生、倾听心声、解决难题,走近学生身边、走进学生心里,切实把思想政治工作做到学生心坎上。学校主要负责领导每月到社区“面对面”与学生交流至少1次,校领导班子成员每月到社区“面对面”与学生交流至少1次。
(责任部门:党政办公室、学生工作部、各学院)
2.思政队伍进社区。根据《辅导员、班主任深入“一站式”学生社区联系学生实施方案》《一站式学生社区服务站值班方案》和每月《校园安全及“一站式”学生社区值班安排表》,辅导员走进学生宿舍、“党团活动室”“心灵驿站”“兜底窗口”等场域,与学生“面对面”交流,履行思想教育、日常管理、心理辅导、安全教育等职责,第一时间解决学生“急难愁盼”问题,实现“想见的师长近在咫尺,想办的事务触手可及”,让育人工作真正下沉到学生身边,融入学生日常点滴。
(责任部门:学生工作部、各学院)
3.专任教师进社区。各二级学院、各部门教师组成“三全育人”导师团队深入学生社区,充分发挥自身专业特长,开展丰富多彩的“三全育人”素质教育课程及特色活动,加强对社区学生的学业指导和专业辅导,共同做好学生的学风建设、职业生涯辅导和职业规划等学业指导工作。
(责任部门:学生工作部、教务处、各学院)
4.心理教师进社区。组织心理指导教师队伍走进学生社区,定期在社区办公,开设心理预约辅导,通过团体心理辅导、心理沙龙、专题讲座等形式,培育学生积极心态,引导学生健康生活。
(责任部门:学生工作部、各学院)
5.先进典型进社区。邀请先进模范、优秀代表等进入社区,进行典型事迹宣传,开展相应的主题教育活动。
(责任部门:各学院)
(三)以学生参与为重点,构建学生参与协同治理机制
1.建立“一站式”学生社区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组织或学生会服务站。优化学生社区学生自我管理委员会,推进各公寓楼的学生楼委会、学生服务站建设,通过完善职能、规范运作、建强学生骨干队伍,让学生充分参与社区事务管理、发挥社区文化建设作用、积极承担志愿服务。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社区治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强化学生在社区建设中的主人翁意识,促进学生自我管理、自我监督。
(责任部门:总务处、团委、各学院)
2.深化“社区长、楼栋长、楼层长、宿舍长”四级网格化管理,提升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
(责任部门:保卫处、总务处)
(四)以文化浸润为目标,构建文化育人新模式
1.开展社区思想教育主题活动。发挥辅导员、班主任、思政课教师等作用,在学生社区广泛开展对象化、分众化、互动化宣讲活动,推动党的理论宣讲进社区。
责任部门:学生工作部、马克思主义学院、图书馆、各学院
2.打造特色鲜明的楼宇文化。以增强社区凝聚力和感染力为切入点,加强社区文化建设,落实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通过开展宿舍达标活动,积极创建文明宿舍、达标宿舍活动,引导学生营造平安文明的宿舍环境、和谐向上的宿舍关系和健康活泼的宿舍氛围。
(责任部门:学生工作部、各学院)
3.建设学院特色“文化长廊”。依托学生社区公寓楼内走廊,构建各学院风格化、多样化的多主题育人长廊,彰显学校特色文化,在对学生“沉浸式”教育过程中,增进文化育人实效。
(责任部门:学生工作部、总务处、各学院)
4.凝练社区育人理念和文化元素。结合劳动教育扎实开展劳动教育和劳动实践,持续开展文化艺术节、社团文化节、草坪音乐节、体育健康运动会等特色活动。
(责任部门:学生工作部、团委、各学院)
(五)以数字赋能为驱动,创新社区综合管理模式
1.打造办事集中、审批集中、数据集中的“一站式”线上办事大厅,结合“一站式”社区服务中心等途径,促进学校实施教育数字化战略,实现“一站式”学生社区服务育人保障。
(责任部门:学生工作部、团委、各学院)
2.建立智能化平台建设提高社区治理水平,包括公寓人脸闸机、公寓楼体监控等。
(责任部门:学生工作部、团委)
3.建设学生大数据应用、学生画像、学生成长评价分析等,通过利用“三全育人”信息化平台、辅导猫等信息技术,将信息资源整合共享,实现社区协同管理、数据共享,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的便利服务。
(责任单位:信息技术中心、学生工作部)
(六)以条件保障为支撑,提升社区服务管理水平
1.建设“一站式”学生社区服务中心。依据学校实际情况,在学生事务服务中心原有基础上建立“一站式”学生社区服务中心,拓展服务项目和功能,响应“一站式服务”和“最多跑一次”目标,满足学生事务线下服务需求,提高思政文化育人效能和学生满意度。
2.整合现有资源,筹建辅导员学院。将聚焦学生思想引领与政治塑造,打造集理论学习、技能实训、谈心谈话、生活服务于一体的学习平台,为思政工作队伍提供后方保障与专业发展支持,使其能更深入地扎根社区、贴近学生,从而全面提升育人实效。
(责任部门:学生工作部、总务处、各学院)
3.拓展心理健康教育基地。按照《贵州交通职业大学心理健康工作实施方案》,进一步发挥心理咨询实际效能,深化“校-院-班-宿舍”四级心理健康工作体系,强化心理危机干预处置。
(责任部门:学生工作部、各学院)
4.学生宿舍改造升级。在沁园、润园“一站式”学生社区建成“党团活动室”“心灵驿站”“兜底窗口”等学生社区文化场所。利用宿舍物理空间和楼道资源,配备必要的软硬件设施,满足学生学习、师生交流、生活服务活动开展等需要。配置共享洗衣机、开水及直饮水机等设备,打造环境优雅生活便捷的社区氛围。通过打造大学生寝室文化节,创建安全、有序的宿舍环境,切实做好学生宿舍后勤服务保障工作。
(责任部门:总务处、团委)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统筹规划。全校要形成“一站式”学生社区管理模式的构建共识,凝聚各部门和各学院的工作合力,配备充足的建设资源、场地、软硬件条件等,统筹推动“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工作。努力打造具有高层次、高水平的,具有贵州交职大发展特色的“一站式”学生管理模式。
(二)完善保障机制。完善学生社区建设组织架构、工作队伍和体制机制,修订、制订相关配套制度办法,每学期至少召开1次会议,研究重点工作,推进各项工作任务,实现协同协作、同向同行、互联互通,做到上下联动、内外结合、确保实效,努力实现学生社区建设管理常态化、长效化。
(三)发挥示范作用。各级领导干部、广大党员要发挥带头示范作用,认真履行岗位职责,严格按照工作目标和任务要求,坚持高标准、严要求,确保提质增效建设目标顺利完成。
附件:1.高校“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建设提质增效指南
2.贵州交通职业大学“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建设项目工作清单